5G网络架构与组网部署
学习目标:
- 掌握5G网络整体架构组成
- 掌握主要网元功能
- 了解网元间接口关系
- 了解5G网络组网部署策略
参考书目:
- 5G网络设计白皮书
- 5G无线技术架构
- 5G无线云网络总体技术报告
1.1 5G网络架构的演进趋势
1.1.1 概述
1. 5G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
5G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5GC(5G Core Network , 5G核心网),和 NG - RAN(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 5G无线接入网)。5G 核心网与 5G 接入网通过 NG 接口连接,实现控制面和用户面控制;5G无线接入网之间通过 Xn 接口连接,实现控制面(信令)和用户面(用户数据)功能。5G 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如图 1- 1 所示:
其中,gNB 是 5G 的基站,eNB是 4G 的基站,ng-eNB 则表示 (Next Generation),即下一代无线接入网(4G 增强型基站,可以实现部分5G 基站的功能),
AMF / UPF / SMF 是核心网的网元,UPF 主要实现用户面的功能,AMF / SAMF 主要用于控制面的功能,AMF 主要用于接入移动性管理。
2. 4G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
4G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EPC(Evolved Packet Core network , 演进分组核心网)和 E - 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 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4G 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如下图 1 - 2 所示:
其中,eNB 为 4G 基站,基站间使用的是 X2 接口,不同于 5G 基站间 Xn 的接口,
MME 主要负责移动性管理,S - GW 主要用于实现用户面功能(网关)。
3. 4G与5G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对比
5G 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与 4G 整体架构类似。 4G 与 5G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对比如下图 1- 3所示:RAN 网络引入 CU(集中单元 Centralized Unit) 、 DU(分布单元 Distributed Unit) , 组网更灵活,利于多小区的集中控制,利于多功能的实现。 MEC (Multi-access Edgea Connection, 多接入边缘计算)是支撑 5G 系统运行的关键技术。
DU负责独立、实时性要求高的功能;CU负责需要信息汇聚、实时性要求低的功能。
图中,下半部分对应接入网部分,上半部分对应核心网部分,5G 结构改变,BBU 的功能通过 CU + DU (合设,左;分离,右)来体现(利于集中化管理,一个 CU 下可挂载多个 DU),射频单元 RRU 演变成了 AAU(引入了有源天线),也就是说 AAU 实现了 4G 中 RRU + 天线 的功能,
MEC 称为多接入边缘计算,将 5GC 的功能下放到 MEC 进行实现。
1.1.2 核心网架构演进
网络架构演进的核心目标:
- 实现从“互联网应用被动适应网络”向“网络主动、快速、灵活适应互联网应用”
- 网络和资源的部署将打破行政管理体制和传统组网思路的制约,转向以 IDC 为核心的新格局
- 不同阶段核心网技术特征与代表技术如下图 1- 4 所示:
接入网(收集数据),承载网(前传、中传、回传,传输数据),核心网的本质——路由交换(处理数据与分发),
5G 网络 模块化,软件化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要。
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网从 3G 到 4G 的演进特点是 取消了 CS 域(Circuit Switch , 电路交换域)只保留 PS 域(Packett Switch, 分组交换域)。4G 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控制和承载相分离, 4G 核心网架构如下图 1 - 5 所示:
5G 核心网颠覆了 4G 核心网的设计思路, 5G 核心网基于 SBA 实现(Service Based Architecture, 基于服务架构),使用 NFV 技术灵活重构网络功能,使用 SDN 技术灵活构建数据转发通道,使用切片技术实现业务保障与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完全实现 CUPS (Control and User Plane Separation, 控制与用户面分离),结合云技术全面支撑 5G 应用场景需求。为了应对 5G 网络的发展要求,基于服务的 5G 核心网架构如下图 1 - 6 所示:
1.1.3 无线接入网演进
从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到现在的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接入网技术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无线接入网的实现方式也呈现出“分合分”的表象,无线接入网的发展与演进如下图 1 - 7 所示:
1.2 5G网元功能与接口
1.2.1 5G移动通信整体网络架构
5G 网络功能之间的信息交互可以基于两种方式表示:
- 基于服务表示;
- 基于点对点表示
实际部署时,也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表示方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接口都适合基于服务表示,对于有些接口点对点表示方式更加适合,从图 1 - 8 可以看出,控制面内的网络功能(例如 AMF)使其他授权的网络功能能够访问其他服务。但是,对于接口 N1 和 接口 N2 ,这种表示还包括必要时的点对点表示方式。
非漫游与漫游的区别方式:看终端与访问端是否归属于同一地址;
NSSF 通过 Nnssf 接口与其他核心通信,接口通过服务注册与服务发现完成其功能,优点是不需要知道对方地址也能进行访问,
服务注册:将提供某个服务的模块信息(通常是服务的 ip 和端口)注册到1个公共的组件上去;
服务发现:新注册的服务模块能够及时被其他调用者发现,不管是服务新增和服务删减都能自动实现;
主要用于分布式微服务,原先所有服务混在一台服务器里,想再将其按照功能或对象拆分成 N 个服务模块,优点是利于深度解耦,能够实现快速的迭代更新,缺点是服务的管理和控制变得复杂和繁琐,维护难度变大,排查问题困难;
图中上方的信息方式是基于服务的,下方则是基于点对点表示的,
不同于基于服务表示,点对点相互通信需要提前约定相互访问的接口,
5G 移动通信系统点到点表示,如下图 1 - 9 所示,
5G 无线接入网的基站网元功能拆分为 CU(Centralized Unit , 集中单元)和 DU(Distributed Unit , 分布单元)。5G 移动通信系统 NG - RAN CU 与 DU 分离逻辑图,如下图 1 - 10 所示,
![5G移动通信系统NG-RAN CU与DU分离逻辑图](5G移动通信系统NG-RAN CU与DU分离逻辑图.png)
CU 与 DU 分离 options 如下图 1 - 11 所示,
底层功能划分方案:
- 便于控制面集中,利于无线资源干扰协调;
- 可采用虚拟化平台;
高层功能划分方案: 3GPP 标准确定了 option2:
- PDCP 上移便于形成数据锚点,便于支持用户面的双连接/多连接;
Option4:对传输时要要求很高,且未看到其他性能增益,后续基本不考虑该方案。
1.2.2 5G主要网元功能
5G 系统由接入网(AN)和核心网(5GC)组成,AN 与 5GC 的主要功能如下图 1 - 12 所示:
核心网主要功能:
UPF 主要用于用户面功能,
- gNodeB 间切换的本地移动锚点(适用时)
- 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的外部 PDU 会话点
- 基于 N 接口切换过程中,数据包路由与转发
- 数据包检查和用户面部分的策略计费
- 合法的监听拦截(集合)
- 流量使用情况报告
- Uplink 支持路由流量到一个数据网络
- 分支点以支持多类的 PDU 会话
- 对用户面的 QoS 处理,例如包过滤、门控、 ul/dl速率执行
- Uplink 流量验证(SDF 到 Qos 流映射)
- 上下行链路上传输级别的数据包标记
- 下行数据包缓冲和下行数据通知触发
SMF 主要用于会话管理功能,
- 会话的建立修改删除
- 包括 tunnel maintain between UPF and AN node
- UE IP 地址的分配和管理
- DHCPv4 (server and client) and DHCPv6(server and client)functions
- 选择控制用户面功能
- Qos 的策略与控制,终止策略控制
- 合法监听
- Termination of SM parts of NAS messages
- 下行数据的通知
- 漫游功能
AMF 主要用于访问和移动性管理功能,
- NAS 信令及信令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 终止运行 RAN 网络接口(N2)
- 注册管理
- 连接管理
- NAS 移动性管理
- 合法的截距(用于 AMF 事件和对 LI 系统的接口)
- 为在 UE 和 SMF 之间的 SM 消息提供传输
- 路由 SM 消息的透明代理
- 访问验证
- 在 UE 和 SMSF 之间提供 SMS 消息的传输
- 用户鉴权及密钥管理
- 承载管理功能,包括专用承载建立过程
接入网主要功能:
gNB/en-gNB基站功能,
CU-C(Central Unit Control plane) 主要用于控制面功能,
- Interface Management:Xn/NG/F1/E1 等接口链路管理、接口消息处理(如:NG-AP)和数据处理(如:GTP-U)
- Connection Management:单连接、双连接、多连接和 D2D
- Traffic Steering:系统内和系统间的负载均衡
- Slice Support:系统能和系统间的切片资源动态管理
CU-U(Central Unit User plane)
- 数据包的处理和转换
DU(Distributed Unit)
- 资源的调度
- 传输模式的转换
- 信道映射
AAU-RF(Radio Frequcency)
- 信号的手法
- MAssive
- MIMO 天线处理
- 频率与时间同步
- AAS实现机制
1.2.3 5G系统接口功能与协议
5G 系统的接口非常多,如果考虑接口间的协同工作及相互影响,可能涉及内容更多,本节内容仅针对 NG 接口、 Xn接口、F1 接口、E1 接口和 Uu 接口进行描述。5G 系统接入网(AN)和核心网(5GC)的主要接口如图 1 - 13 所示:
NG 接口:
NG 接口是 NG - RAN 和 5G 核心网之间的接口,支持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支持模式化设计、 NG 接口协议栈 如图 1 - 14 所示,其中左侧表示控制面协议栈(NG-C 接口),右图表示用户面协议栈(NG-U 接口)。
NG-C 接口与流程如表 1 - 2 所示:
NG-U 接口主要功能:
- NG-U 接口在 NG-RAN 节点和 UPF 之间提供非保证的用户平面 PDU 传送
- 协议栈传输网络层建立在 IP 传输上
- GTP-U 在 UDP/IP 之上用于承载 NG-RAN 节点和 UPF 之间的用户面 PDU
Xn 接口:
Xn 接口是 NG-RAN 之间的接口,Xn 接口协议栈如下图 1 - 15 所示,其中左侧表示控制面协议栈(Xn-C 接口),右侧表示用户面协议栈(Xn-U 接口)。在 CU/DU分离的情况下,Xn-C 是 CU-C 之间的接口, Xn-U 是 CU-U 之间的接口,
Xn-C 接口功能如下表 1 - 3 所示:
Xn-U 接口的主要功能:
- Xn-U 接口提供用户平面 PDU 的非保证传送,并支持分离 Xn 接口为无线网络功能和传输网络功能,以促进未来技术的引入
- 数据转发功能,允许 NG-RAN 节点间数据转发从而支持双连接和移动性操作
- 流控制功能,允许 NG-RAN 节点接收第二个节点的用户面数据从而提供数据流相关的反馈信息
E1接口:
CU/DU 分离场景下,E1 接口是指 CU-C 与 CU–U 之间的接口, E1 接口只有控制面接口(E1-C 接口),E1 接口市开放接口,支持端点之间信令信息的交换,支持 5G 系统新服务和新功能, E1-C 接口不能用于用户数据转发, E1 接口协议栈如下图 1 - 16 所示:
E1 接口功能如下表 1 - 4 所示:
F1 接口:
CU/DU 分离场景下,F1 接口是指 CU 与 DU 之间的接口, 区分为用户面接口(F1-U 接口)和控制面接口(F1-C 接口),F1 接口支持 eNB-point 之间的信令交互,包括支持不同 eNB-point 的数据发送, F1 接口协议栈如下图 1 -17 所示,其中左侧表示控制面协议栈(F1-C 接口),右侧表示用户面协议栈(F1-U 接口),用户面数据与控制面信令对传输可靠性与有效性要求不同,控制面强调可靠性,用户面强调效率,故使用协议不同。
F1 接口功能如下表 1 - 5 所示:
Uu接口:
终端与基站之间使用 Uu 接口,其控制面协议栈如下图 1 - 18 所示,
终端可以与核心网直接基于 NAS 层进行交互,此时基站起到透传的作用,控制面的主要功能为:
- RLC 和 MAC 层功能与用户面中的功能一致
- PDCP 层完成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 RRC 层完成广播,寻呼, RRC 连接管理, 资源控制,移动性管理,UE 测量报告控制
- NAS 层完成核心网承载管理,鉴权及安全控制
Uu和接口用户面协议栈如图 1- 19 所示,
用户面的主要功能为:
- 头压缩,加密,调度,ARQ/HARQ
- 5G 用户面增加新的协议层 SDAP(Service Data Adapatation Protocol),完成流(5G QoS flow)到无线承载(DRB)的 QoS 映射,为每个报文打上流标识(QFI: QoS flow ID)
- PDCP 相较于控制面没有完整性保护的功能,仅起到头压缩,加密的功能
- RLC 功能同控制面一致,分段,级联,传输模式的映射,ARQ
- MAC 调度,前向纠错,混合自动重传
NAS 层是控制面功能,位于核心网的 AMF 与终端之间,功能包括核心网承载管理、注册管理、连接管理、会话管理、鉴权、安全性和策略控制,基于服务的 NAS 接口如图 1- 20 所示,
1.3 5G网络组网部署
1.3.1 SA 组网和 NSA 组网
根据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定义,5G 标准分为非独立组网(NSA,Non-Standaloine)和独立组网(SA,Standalone)两种模式,
SA 组网是指使能 5G 网络不需要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辅助,可以独立进行工作。
NSA 组网是指使能 5G 网络需要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辅助,如果辅助缺失,那么 5G 网络不可以独立进行工作。通常而言,5G 网络建设阶段, NSA 组网方式是在表明 5G 网络的使用需要 4G 网络进行辅助。
5G 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网有两种表现方式:ng-eNB 和 gNB
ng-eNB 和 gNB 都可以独立地承担与核心网之间控制面和用户面的连接,不需要其他接入网网元辅助,针对 5G 移动通信系统 3GPP 确定的 SA options 如下图 1- 21所示,
其中左侧,对应接入网使用 eNB 表示,称之为 option2;右侧对应接入网使用 ng-eNB 表示,称之为 option5。
NSA 组网:
NSA option 3
3GPP 确定的 NSA option 3 系列 如下图 1 - 22 所示,
![NSA Option3系列](NSA Option3系列.png)
- Option:4G 基站作为 主节点/锚点站, 5G 基站作为辅节点,控制面信令只能通过 4G 基站发送;数据可以通过主节点进行分流;
- Option 3A:5G 基站与核心网有 S1-U 接口建立的用户面连接;
- Option 3X:同时与主节点与核心网建立用户面连接,防止主节点数据量过大过载;
2017 年 12 月制定:4G 基站(eNB)和 5G 基站(gNB)公用 4G 核心网(EPC),LTE eNB 和 5G gNB 用户面可以直接连接到 EPC,控制面则仅经由 LTE eNB 连接到 EPC,用户面可以分别经由 LETE eNB、EPC 或者 gNB 进行分流。优势在于不必新增 5G 核心网,利用运营商现有 4G 网络基础设施快速部署 5G,抢占覆盖和热点。但是 5G 信令全走 4G 通道,有 4G 核心网信令过载风险,因此该阶段主要解决初期的 5G 覆盖。
NSA option 7
3GPP 确定的 NSA option 7 系列如下图 1 - 23 所示,
![NSA Option7系列](NSA Option7系列.png)
- Option 7:5G 核心网与 4G 增强型基站直接连接,并通过 4G 增强型基站转发数据;
- Option 7A:4G 基站仅起到传输信令作用;
- Option 7X:大多数数据从 5G 基站进行接收;
2018 年 12 月确定:增强型 4G 基站(ng-eNB)与 5G基站(gNB)共用 5G 核心网(5GC),该阶段 5G 核心网代替了 4G 核心网,控制面则仅经由 ng-eNB 连接到 5GC,用户面可以分别经由 ng-eNB、5GHC 或者 gNB 进行分流,解决了 4G 核心网心灵过载风险,主要面向 5G 容量需求。
数据锚点:5G NR 接入网做数据锚点支持 X 架构(LTE 设备处理能力弱于 NR,不适合做锚点)
NSA option4
3GPP 确定的 NSA option4 系列如下图 1 - 24 所示,
![NSA Option4系列](NSA Option4系列.png)
2019 年 12 月确定:增强型 4G 基站(ng-eNB)与 5G 基站(gNB)共用 5G 核心网(5GC),该阶段 5G 核心网替代了 4G 核心网,控制面则仅经由 5G gNB 连接到 5GC, 用户面可以分别经由 gNB、5GC 进行分流。该阶段不仅面向 5G 的增强型移动带宽场景(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还面向大规模网联网(mMTC,Maritime Mobile Telegraphy Calling)和低时延高可靠物联网(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是面向万物连接时代 5G 的多样化业务。
3GPP 协议标准定义的基站如下表 1 - 6 所示,
基站名称 | 面向对象 | 提供协议 | 接口与节点 |
---|---|---|---|
eNB | 面向终端(UE) | 提供 E-URTRAN 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 | 通过 S1 接口连接到 EPC 的网络节点 |
ng-eNB | 面向终端(UE) | 提供 E-UTRAN 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 | 通过 NG 接口连接到 5GC 的网络节点 |
gNB | 面向终端(UE) | 提供 NR 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 | 通过 NG 接口连接到 5GC 的网络节点 |
en-gNB | 面向终端(UE) | 提供 NR 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 | 通过 S1-U 接口连接到 EPC 的网络节点 |
SA 和 NSA 组网方案对比如下表 1 - 7 所示,
分类 | 非独立 NR (NSA)架构 | 独立 NR(SA)架构 |
---|---|---|
支持功能 | 仅支持 eMBB | 全部 5G 功能 |
LTE 现网 | 需要升级 LTE 基站以及核心网支持 NSA | 不影响现网 LTE |
终端 | 5G NR 下需要提供 Customized 4G NAS UE with 5G RRC;eLTE理论支持 LTE 终端 | 5G NR 下使用 5G UE ;LTE 终端在 LTE 网络下继续使用 |
5G 新频 NR 以及天线 | 无论高低频全部新增 | 无论高低频全部新增 |
核心网 | 初期只需升级现网 EPC;后期可选择新建 5G 核心网支持 eLTE | 新增 5G 核心网 |
初期成本 | 低 | 高 |
后期维护成本 | 高,升级软件需要升级 LTE 基站 | 低 |
组网 | 复杂,需要考虑到 LTE 的链路 | 简单 |
IOT对接 | 不需要 5G NR 接入与核心网跨异厂家 IOT 测试 LTE 或 eLTE 与升级后的 EPC IOT 对接验证 | 需要 5G NR 与 5G 核心网跨异厂家 IOT 测试成熟,需要较长时间 |
演进 | 可以通过生机与网络调整变为 SA | SA 为最终模式 |
1.3.2 MR-DC 技术
MR-DC(Multi-RAT Dual Connectivity),多接入网技术双连接,是指一部终端可以同时连接 4G 网络和 5G 网络,同时使用两个网络进行业务,此时终端需要具备两个 MAC 实体,支持双发双收,对用不同的网络架构,双连接有不同的名称,不同场景下的 DC 名称如表 1 - 8 所示,
以 option 3x 组网场景为例,
从控制面看:
网络侧 MN(eNB)和终端之间会建立面向核心网的控制平面连接,维护唯一的 RRC 状态。MN(eNB)和 SN(gNB)具有各自的 RRC 实体,可以生成要发送到终端的 RRC PDU(Protocol Data Unit, 协议数据单元),NSA option 3x 控制面协议栈如下图 1 - 25所示:
![NSA option 3x 控制面协议栈](NSA option 3x 控制面协议栈.png)
从用户面看:
DC 场景下,UE 和网络可能建立 MCG Bearer、SCG Beareer 和 Split Bearer。
NSA option 3x 用户面承载概念如下图 1 - 26 所示:
![NSA option 3x 用户面承载概念](NSA option 3x 用户面承载概念.png)
- MCS:主小区组
- SCG:辅小区组
- MN:Master Node
- SN:Secondary Node
MN 提供到核心网的控制面连接,SN 不提供与核心网的控制面连接,只为 UE 提供额外的资源。MN 和 SN 之间通过网络接口连接起来,至少 MN 要与核心网连接,SN 可以与核心网连接,也可以不跟核心网连接。
DC 与 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是一对极易混合的概念,3GPP 在 R10 版本引入 CA 这一概念, CA 技术中终端也会与多个接入网网元建立连接,但是控制面连接仅有一个,双连接与载波聚合的对比如下表 1 - 9 所示,
1.3.3 CU/DU 组网部署
根据不同业务和部署场景,NR 架构总体可以分为 CU 和 DU 两级,但是实际部署可以出现 CU、DU 和 AAU 分离的三级配置,也可以出现 AAU(Active Antenna Unit) 直接连入中心节点。
NR 的不同网络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1 - 27 所示,
为了支持 eMMB 业务的覆盖和容量需求,CU 和 DU 需要进行分离部署,分为两种形式:Macro(宏)方式和 Micro(微)方式,CU/DU 分离 Macro 和 Micro 组网部署如图 1- 28 所示,
当业务容量需求变高,在密集部署情况下,基于理想前传条件,多个 DU 可以联合部署,形成基带池,提高基站资源池的利用率,并且可以利用多小区写作传输和协作处理以提高网络的覆盖和容量。CU/DU 分离 DU 资源池组网方式如图 1 - 29 所示,
语音业务对带宽和实验要求不高,此时 DU 可以部署在基站侧;对于大带宽低时延业务(如视频或者虚拟现实),一般需要高速传输网络或者光纤直接连接到中心机房,并且在中心机房部署缓存服务器,以降低时延并提升用户体验。CU/DU 分离针对高时延和低时延部署方式如图 1 - 30 所示,
对于面向垂直行业的机器通信业务,在建设 5G 网络时,需要考虑机器通信的特点。大规模机器通信普遍对时延要求较低,其特点有两个:
- 数据量少而且站点稀疏;
- 站点数量多,且分布密集。
CU/DU 分离针对 eMTC 的部署方式如图 1 - 31 所示,
参考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