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架构与组网部署
凉凉不冷 Lv4

5G网络架构与组网部署

学习目标:

  • 掌握5G网络整体架构组成
  • 掌握主要网元功能
  • 了解网元间接口关系
  • 了解5G网络组网部署策略

参考书目:

  • 5G网络设计白皮书
  • 5G无线技术架构
  • 5G无线云网络总体技术报告

1.1 5G网络架构的演进趋势

1.1.1 概述

1. 5G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

5G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5GC(5G Core Network , 5G核心网),和 NG - RAN(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 5G无线接入网)。5G 核心网与 5G 接入网通过 NG 接口连接,实现控制面和用户面控制;5G无线接入网之间通过 Xn 接口连接,实现控制面(信令)和用户面(用户数据)功能。5G 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如图 1- 1 所示:

5G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

其中,gNB 是 5G 的基站,eNB是 4G 的基站,ng-eNB 则表示 (Next Generation),即下一代无线接入网(4G 增强型基站,可以实现部分5G 基站的功能),

AMF / UPF / SMF 是核心网的网元,UPF 主要实现用户面的功能,AMF / SAMF 主要用于控制面的功能,AMF 主要用于接入移动性管理。

2. 4G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

4G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EPC(Evolved Packet Core network , 演进分组核心网)和 E - 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 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4G 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如下图 1 - 2 所示:

4G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

其中,eNB 为 4G 基站,基站间使用的是 X2 接口,不同于 5G 基站间 Xn 的接口,

MME 主要负责移动性管理,S - GW 主要用于实现用户面功能(网关)。

3. 4G与5G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对比

5G 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与 4G 整体架构类似。 4G 与 5G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对比如下图 1- 3所示:RAN 网络引入 CU(集中单元 Centralized Unit) 、 DU(分布单元 Distributed Unit) , 组网更灵活,利于多小区的集中控制,利于多功能的实现。 MEC (Multi-access Edgea Connection, 多接入边缘计算)是支撑 5G 系统运行的关键技术。

DU负责独立、实时性要求高的功能;CU负责需要信息汇聚、实时性要求低的功能。

4g与5g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对比

图中,下半部分对应接入网部分,上半部分对应核心网部分,5G 结构改变,BBU 的功能通过 CU + DU (合设,左;分离,右)来体现(利于集中化管理,一个 CU 下可挂载多个 DU),射频单元 RRU 演变成了 AAU(引入了有源天线),也就是说 AAU 实现了 4G 中 RRU + 天线 的功能,

MEC 称为多接入边缘计算,将 5GC 的功能下放到 MEC 进行实现。

1.1.2 核心网架构演进

网络架构演进的核心目标:

  • 实现从“互联网应用被动适应网络”向“网络主动、快速、灵活适应互联网应用”
  • 网络和资源的部署将打破行政管理体制和传统组网思路的制约,转向以 IDC 为核心的新格局
  • 不同阶段核心网技术特征与代表技术如下图 1- 4 所示:

不同阶段核心网技术特征与代表技术

接入网(收集数据),承载网(前传、中传、回传,传输数据),核心网的本质——路由交换(处理数据与分发),

5G 网络 模块化,软件化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要。

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网从 3G 到 4G 的演进特点是 取消了 CS 域(Circuit Switch , 电路交换域)只保留 PS 域(Packett Switch, 分组交换域)。4G 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控制和承载相分离, 4G 核心网架构如下图 1 - 5 所示:

4g核心网架构

5G 核心网颠覆了 4G 核心网的设计思路, 5G 核心网基于 SBA 实现(Service Based Architecture, 基于服务架构),使用 NFV 技术灵活重构网络功能,使用 SDN 技术灵活构建数据转发通道,使用切片技术实现业务保障与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完全实现 CUPS (Control and User Plane Separation, 控制与用户面分离),结合云技术全面支撑 5G 应用场景需求。为了应对 5G 网络的发展要求,基于服务的 5G 核心网架构如下图 1 - 6 所示:

基于服务的5G核心网架构

1.1.3 无线接入网演进

从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到现在的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接入网技术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无线接入网的实现方式也呈现出“分合分”的表象,无线接入网的发展与演进如下图 1 - 7 所示:

无线接入网的发展与演进

1.2 5G网元功能与接口

1.2.1 5G移动通信整体网络架构

5G 网络功能之间的信息交互可以基于两种方式表示:

  • 基于服务表示;
  • 基于点对点表示

实际部署时,也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表示方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接口都适合基于服务表示,对于有些接口点对点表示方式更加适合,从图 1 - 8 可以看出,控制面内的网络功能(例如 AMF)使其他授权的网络功能能够访问其他服务。但是,对于接口 N1 和 接口 N2 ,这种表示还包括必要时的点对点表示方式。

非漫游5G移动通信系统架构-SBA

非漫游与漫游的区别方式:看终端与访问端是否归属于同一地址;

NSSF 通过 Nnssf 接口与其他核心通信,接口通过服务注册服务发现完成其功能,优点是不需要知道对方地址也能进行访问,

服务注册:将提供某个服务的模块信息(通常是服务的 ip 和端口)注册到1个公共的组件上去;

服务发现:新注册的服务模块能够及时被其他调用者发现,不管是服务新增和服务删减都能自动实现;

主要用于分布式微服务,原先所有服务混在一台服务器里,想再将其按照功能或对象拆分成 N 个服务模块,优点是利于深度解耦,能够实现快速的迭代更新,缺点是服务的管理和控制变得复杂和繁琐,维护难度变大,排查问题困难;

图中上方的信息方式是基于服务的,下方则是基于点对点表示的,

不同于基于服务表示,点对点相互通信需要提前约定相互访问的接口,

5G 移动通信系统点到点表示,如下图 1 - 9 所示,

非漫游5G移动通信系统架构-点到点表示

5G 无线接入网的基站网元功能拆分为 CU(Centralized Unit , 集中单元)和 DU(Distributed Unit , 分布单元)。5G 移动通信系统 NG - RAN CU 与 DU 分离逻辑图,如下图 1 - 10 所示,

![5G移动通信系统NG-RAN CU与DU分离逻辑图](5G移动通信系统NG-RAN CU与DU分离逻辑图.png)

CU 与 DU 分离 options 如下图 1 - 11 所示,

CU与DU分离options

  • 底层功能划分方案:

    • 便于控制面集中,利于无线资源干扰协调;
    • 可采用虚拟化平台;
  • 高层功能划分方案: 3GPP 标准确定了 option2:

    • PDCP 上移便于形成数据锚点,便于支持用户面的双连接/多连接;

    CU、DU方案策略比较

Option4:对传输时要要求很高,且未看到其他性能增益,后续基本不考虑该方案。

1.2.2 5G主要网元功能

5G 系统由接入网(AN)和核心网(5GC)组成,AN 与 5GC 的主要功能如下图 1 - 12 所示:

NG-RAN与5GC的主要功能

核心网主要功能:

UPF 主要用于用户面功能,

  • gNodeB 间切换的本地移动锚点(适用时)
  • 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的外部 PDU 会话点
  • 基于 N 接口切换过程中,数据包路由与转发
  • 数据包检查和用户面部分的策略计费
  • 合法的监听拦截(集合)
  • 流量使用情况报告
  • Uplink 支持路由流量到一个数据网络
  • 分支点以支持多类的 PDU 会话
  • 对用户面的 QoS 处理,例如包过滤、门控、 ul/dl速率执行
  • Uplink 流量验证(SDF 到 Qos 流映射)
  • 上下行链路上传输级别的数据包标记
  • 下行数据包缓冲和下行数据通知触发

SMF 主要用于会话管理功能,

  • 会话的建立修改删除
  • 包括 tunnel maintain between UPF and AN node
  • UE IP 地址的分配和管理
  • DHCPv4 (server and client) and DHCPv6(server and client)functions
  • 选择控制用户面功能
  • Qos 的策略与控制,终止策略控制
  • 合法监听
  • Termination of SM parts of NAS messages
  • 下行数据的通知
  • 漫游功能

AMF 主要用于访问和移动性管理功能,

  • NAS 信令及信令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 终止运行 RAN 网络接口(N2)
  • 注册管理
  • 连接管理
  • NAS 移动性管理
  • 合法的截距(用于 AMF 事件和对 LI 系统的接口)
  • 为在 UE 和 SMF 之间的 SM 消息提供传输
  • 路由 SM 消息的透明代理
  • 访问验证
  • 在 UE 和 SMSF 之间提供 SMS 消息的传输
  • 用户鉴权及密钥管理
  • 承载管理功能,包括专用承载建立过程

接入网主要功能:

gNB/en-gNB基站功能,

CU-C(Central Unit Control plane) 主要用于控制面功能,

  • Interface Management:Xn/NG/F1/E1 等接口链路管理、接口消息处理(如:NG-AP)和数据处理(如:GTP-U)
  • Connection Management:单连接、双连接、多连接和 D2D
  • Traffic Steering:系统内和系统间的负载均衡
  • Slice Support:系统能和系统间的切片资源动态管理

CU-U(Central Unit User plane)

  • 数据包的处理和转换

DU(Distributed Unit)

  • 资源的调度
  • 传输模式的转换
  • 信道映射

AAU-RF(Radio Frequcency)

  • 信号的手法
  • MAssive
  • MIMO 天线处理
  • 频率与时间同步
  • AAS实现机制

1.2.3 5G系统接口功能与协议

5G 系统的接口非常多,如果考虑接口间的协同工作及相互影响,可能涉及内容更多,本节内容仅针对 NG 接口、 Xn接口、F1 接口、E1 接口和 Uu 接口进行描述。5G 系统接入网(AN)和核心网(5GC)的主要接口如图 1 - 13 所示:

AN与5GC的主要接口

NG 接口:

NG 接口是 NG - RAN 和 5G 核心网之间的接口,支持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支持模式化设计、 NG 接口协议栈 如图 1 - 14 所示,其中左侧表示控制面协议栈(NG-C 接口),右图表示用户面协议栈(NG-U 接口)。

NG接口协议栈

NG-C 接口与流程如表 1 - 2 所示:

表1-2 NG-C接口与流程

NG-C流程

NG-U 接口主要功能:

  • NG-U 接口在 NG-RAN 节点和 UPF 之间提供非保证的用户平面 PDU 传送
  • 协议栈传输网络层建立在 IP 传输上
  • GTP-U 在 UDP/IP 之上用于承载 NG-RAN 节点和 UPF 之间的用户面 PDU

Xn 接口:

Xn 接口是 NG-RAN 之间的接口,Xn 接口协议栈如下图 1 - 15 所示,其中左侧表示控制面协议栈(Xn-C 接口),右侧表示用户面协议栈(Xn-U 接口)。在 CU/DU分离的情况下,Xn-C 是 CU-C 之间的接口, Xn-U 是 CU-U 之间的接口,

Xn接口协议栈

Xn-C 接口功能如下表 1 - 3 所示:

表1-3 Xn-C接口与流程

Xn-c接口与流程

Xn-U 接口的主要功能:

  • Xn-U 接口提供用户平面 PDU 的非保证传送,并支持分离 Xn 接口为无线网络功能和传输网络功能,以促进未来技术的引入
  • 数据转发功能,允许 NG-RAN 节点间数据转发从而支持双连接和移动性操作
  • 流控制功能,允许 NG-RAN 节点接收第二个节点的用户面数据从而提供数据流相关的反馈信息

E1接口:

CU/DU 分离场景下,E1 接口是指 CU-C 与 CU–U 之间的接口, E1 接口只有控制面接口(E1-C 接口),E1 接口市开放接口,支持端点之间信令信息的交换,支持 5G 系统新服务和新功能, E1-C 接口不能用于用户数据转发, E1 接口协议栈如下图 1 - 16 所示:

E1接口协议栈

E1 接口功能如下表 1 - 4 所示:

表1-4 E1接口与流程

E1接口功能

F1 接口:

CU/DU 分离场景下,F1 接口是指 CU 与 DU 之间的接口, 区分为用户面接口(F1-U 接口)和控制面接口(F1-C 接口),F1 接口支持 eNB-point 之间的信令交互,包括支持不同 eNB-point 的数据发送, F1 接口协议栈如下图 1 -17 所示,其中左侧表示控制面协议栈(F1-C 接口),右侧表示用户面协议栈(F1-U 接口),用户面数据与控制面信令对传输可靠性与有效性要求不同,控制面强调可靠性,用户面强调效率,故使用协议不同。

F1接口协议栈

F1 接口功能如下表 1 - 5 所示:

表1-5 F1接口与功能

F1接口主要功能

Uu接口:

终端与基站之间使用 Uu 接口,其控制面协议栈如下图 1 - 18 所示,

Uu口控制面协议栈

终端可以与核心网直接基于 NAS 层进行交互,此时基站起到透传的作用,控制面的主要功能为:

  • RLC 和 MAC 层功能与用户面中的功能一致
  • PDCP 层完成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 RRC 层完成广播,寻呼, RRC 连接管理, 资源控制,移动性管理,UE 测量报告控制
  • NAS 层完成核心网承载管理,鉴权及安全控制

Uu和接口用户面协议栈如图 1- 19 所示,

Uu口用户面协议栈

用户面的主要功能为:

  • 头压缩,加密,调度,ARQ/HARQ
  • 5G 用户面增加新的协议层 SDAP(Service Data Adapatation Protocol),完成流(5G QoS flow)到无线承载(DRB)的 QoS 映射,为每个报文打上流标识(QFI: QoS flow ID)
  • PDCP 相较于控制面没有完整性保护的功能,仅起到头压缩,加密的功能
  • RLC 功能同控制面一致,分段,级联,传输模式的映射,ARQ
  • MAC 调度,前向纠错,混合自动重传

NAS 层是控制面功能,位于核心网的 AMF 与终端之间,功能包括核心网承载管理、注册管理、连接管理、会话管理、鉴权、安全性和策略控制,基于服务的 NAS 接口如图 1- 20 所示,

基于服务的NAS接口

1.3 5G网络组网部署

1.3.1 SA 组网和 NSA 组网

根据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定义,5G 标准分为非独立组网(NSA,Non-Standaloine)和独立组网(SA,Standalone)两种模式,

SA 组网是指使能 5G 网络不需要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辅助,可以独立进行工作。

NSA 组网是指使能 5G 网络需要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辅助,如果辅助缺失,那么 5G 网络不可以独立进行工作。通常而言,5G 网络建设阶段, NSA 组网方式是在表明 5G 网络的使用需要 4G 网络进行辅助。

5G 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网有两种表现方式:ng-eNBgNB

ng-eNB 和 gNB 都可以独立地承担与核心网之间控制面和用户面的连接,不需要其他接入网网元辅助,针对 5G 移动通信系统 3GPP 确定的 SA options 如下图 1- 21所示,

SA组网方案

其中左侧,对应接入网使用 eNB 表示,称之为 option2;右侧对应接入网使用 ng-eNB 表示,称之为 option5。

NSA 组网:

NSA option 3

3GPP 确定的 NSA option 3 系列 如下图 1 - 22 所示,

![NSA Option3系列](NSA Option3系列.png)

  • Option:4G 基站作为 主节点/锚点站, 5G 基站作为辅节点,控制面信令只能通过 4G 基站发送;数据可以通过主节点进行分流;
  • Option 3A:5G 基站与核心网有 S1-U 接口建立的用户面连接;
  • Option 3X:同时与主节点与核心网建立用户面连接,防止主节点数据量过大过载;

2017 年 12 月制定:4G 基站(eNB)和 5G 基站(gNB)公用 4G 核心网(EPC),LTE eNB 和 5G gNB 用户面可以直接连接到 EPC,控制面则仅经由 LTE eNB 连接到 EPC,用户面可以分别经由 LETE eNB、EPC 或者 gNB 进行分流。优势在于不必新增 5G 核心网,利用运营商现有 4G 网络基础设施快速部署 5G,抢占覆盖和热点。但是 5G 信令全走 4G 通道,有 4G 核心网信令过载风险,因此该阶段主要解决初期的 5G 覆盖。

NSA option 7

3GPP 确定的 NSA option 7 系列如下图 1 - 23 所示,

![NSA Option7系列](NSA Option7系列.png)

  • Option 7:5G 核心网与 4G 增强型基站直接连接,并通过 4G 增强型基站转发数据;
  • Option 7A:4G 基站仅起到传输信令作用;
  • Option 7X:大多数数据从 5G 基站进行接收;

2018 年 12 月确定:增强型 4G 基站(ng-eNB)与 5G基站(gNB)共用 5G 核心网(5GC),该阶段 5G 核心网代替了 4G 核心网,控制面则仅经由 ng-eNB 连接到 5GC,用户面可以分别经由 ng-eNB、5GHC 或者 gNB 进行分流,解决了 4G 核心网心灵过载风险,主要面向 5G 容量需求。

数据锚点:5G NR 接入网做数据锚点支持 X 架构(LTE 设备处理能力弱于 NR,不适合做锚点)

NSA option4

3GPP 确定的 NSA option4 系列如下图 1 - 24 所示,

![NSA Option4系列](NSA Option4系列.png)

2019 年 12 月确定:增强型 4G 基站(ng-eNB)与 5G 基站(gNB)共用 5G 核心网(5GC),该阶段 5G 核心网替代了 4G 核心网,控制面则仅经由 5G gNB 连接到 5GC, 用户面可以分别经由 gNB、5GC 进行分流。该阶段不仅面向 5G 的增强型移动带宽场景(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还面向大规模网联网(mMTC,Maritime Mobile Telegraphy Calling)和低时延高可靠物联网(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是面向万物连接时代 5G 的多样化业务。

3GPP 协议标准定义的基站如下表 1 - 6 所示,

表1-6 基站名称及其定义
基站名称 面向对象 提供协议 接口与节点
eNB 面向终端(UE) 提供 E-URTRAN 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 通过 S1 接口连接到 EPC 的网络节点
ng-eNB 面向终端(UE) 提供 E-UTRAN 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 通过 NG 接口连接到 5GC 的网络节点
gNB 面向终端(UE) 提供 NR 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 通过 NG 接口连接到 5GC 的网络节点
en-gNB 面向终端(UE) 提供 NR 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 通过 S1-U 接口连接到 EPC 的网络节点

SA 和 NSA 组网方案对比如下表 1 - 7 所示,

表1-7 SA 和 NSA 组网方案对比
分类 非独立 NR (NSA)架构 独立 NR(SA)架构
支持功能 仅支持 eMBB 全部 5G 功能
LTE 现网 需要升级 LTE 基站以及核心网支持 NSA 不影响现网 LTE
终端 5G NR 下需要提供 Customized 4G NAS UE with 5G RRC;eLTE理论支持 LTE 终端 5G NR 下使用 5G UE ;LTE 终端在 LTE 网络下继续使用
5G 新频 NR 以及天线 无论高低频全部新增 无论高低频全部新增
核心网 初期只需升级现网 EPC;后期可选择新建 5G 核心网支持 eLTE 新增 5G 核心网
初期成本
后期维护成本 高,升级软件需要升级 LTE 基站
组网 复杂,需要考虑到 LTE 的链路 简单
IOT对接 不需要 5G NR 接入与核心网跨异厂家 IOT 测试 LTE 或 eLTE 与升级后的 EPC IOT 对接验证 需要 5G NR 与 5G 核心网跨异厂家 IOT 测试成熟,需要较长时间
演进 可以通过生机与网络调整变为 SA SA 为最终模式

1.3.2 MR-DC 技术

MR-DC(Multi-RAT Dual Connectivity),多接入网技术双连接,是指一部终端可以同时连接 4G 网络和 5G 网络,同时使用两个网络进行业务,此时终端需要具备两个 MAC 实体,支持双发双收,对用不同的网络架构,双连接有不同的名称,不同场景下的 DC 名称如表 1 - 8 所示,

表1-8 不同场景下 DC 的名称

不同场景下DC的名称

以 option 3x 组网场景为例,

从控制面看:

网络侧 MN(eNB)和终端之间会建立面向核心网的控制平面连接,维护唯一的 RRC 状态。MN(eNB)和 SN(gNB)具有各自的 RRC 实体,可以生成要发送到终端的 RRC PDU(Protocol Data Unit, 协议数据单元),NSA option 3x 控制面协议栈如下图 1 - 25所示:

![NSA option 3x 控制面协议栈](NSA option 3x 控制面协议栈.png)

从用户面看:

DC 场景下,UE 和网络可能建立 MCG Bearer、SCG Beareer 和 Split Bearer。

NSA option 3x 用户面承载概念如下图 1 - 26 所示:

![NSA option 3x 用户面承载概念](NSA option 3x 用户面承载概念.png)

  • MCS:主小区组
  • SCG:辅小区组
  • MN:Master Node
  • SN:Secondary Node

MN 提供到核心网的控制面连接,SN 不提供与核心网的控制面连接,只为 UE 提供额外的资源。MN 和 SN 之间通过网络接口连接起来,至少 MN 要与核心网连接,SN 可以与核心网连接,也可以不跟核心网连接。


DC 与 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是一对极易混合的概念,3GPP 在 R10 版本引入 CA 这一概念, CA 技术中终端也会与多个接入网网元建立连接,但是控制面连接仅有一个,双连接与载波聚合的对比如下表 1 - 9 所示,

表1-9 DC 与 CA 的对比

DC与CA的对比

1.3.3 CU/DU 组网部署

根据不同业务和部署场景,NR 架构总体可以分为 CU 和 DU 两级,但是实际部署可以出现 CU、DU 和 AAU 分离的三级配置,也可以出现 AAU(Active Antenna Unit) 直接连入中心节点。

NR 的不同网络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1 - 27 所示,

NR的不同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1-27 NR 的不同网络结构示意图

为了支持 eMMB 业务的覆盖和容量需求,CU 和 DU 需要进行分离部署,分为两种形式:Macro(宏)方式和 Micro(微)方式,CU/DU 分离 Macro 和 Micro 组网部署如图 1- 28 所示,

CUDU 分离Macro 和 Micro 组网部署

图1-28 CU/DU 分离 Macro 和 Micro 组网部署

当业务容量需求变高,在密集部署情况下,基于理想前传条件,多个 DU 可以联合部署,形成基带池,提高基站资源池的利用率,并且可以利用多小区写作传输和协作处理以提高网络的覆盖和容量。CU/DU 分离 DU 资源池组网方式如图 1 - 29 所示,

CUDU 分离 DU 资源池组网部署

图1-29 CU/DU 分离 DU 资源池组网部署

语音业务对带宽和实验要求不高,此时 DU 可以部署在基站侧;对于大带宽低时延业务(如视频或者虚拟现实),一般需要高速传输网络或者光纤直接连接到中心机房,并且在中心机房部署缓存服务器,以降低时延并提升用户体验。CU/DU 分离针对高时延和低时延部署方式如图 1 - 30 所示,

CUDU 分离针对高时延和低时延部署方式

图1-30 CU/DU 分离针对高时延和低时延部署方式

对于面向垂直行业的机器通信业务,在建设 5G 网络时,需要考虑机器通信的特点。大规模机器通信普遍对时延要求较低,其特点有两个:

  • 数据量少而且站点稀疏;
  • 站点数量多,且分布密集。

CU/DU 分离针对 eMTC 的部署方式如图 1 - 31 所示,

CUDU 分离针对mMTC的部署方式

图1-31 CU/DU 分离针对mMTC的部署方式

参考网页:

  1. 5G系列培训-5G网络架构与组网部署(第一章) (yunxuetang.cn)
  2. 深入了解服务注册与发现 - 知乎 (zhihu.com)
  3. 5G学习之路——认识CU、DU_cu du-CSDN博客
  4. 关于5G的NSA和SA,看完秒懂! - 知乎 (zhihu.com)
  5. sn和mn的区别_百度知道 (baidu.com)
 Comments